分卷阅读105
书迷正在阅读:太子妃升职记2:公主上嫁记、重生之国民meimei、yinluan小镇、宫女女配求欢乐、重生文中的病弱女配、系统逼我亲死对头校草、十七禁男孩、青凰玉之镜花水月、无妖/谁敢说我是女配!、红楼遗秘
开棺椁。 如今台面平整,机关也都拆了挪走。 小天师掏出了三个碗,里面放了陈年糯米,独孤浩炎接了过来,分给南宫婷婷一个:“跟我一起,洒遍这个墓室。” 南宫婷婷看了看碗:“好。” 撒糯米,晔啦啦的撒了之后,南宫婷婷自己先有些害怕了。 小天师趁着他们撒糯米的时候,在台上放了一个小香炉,点燃了三柱清香:“天高承德、地厚载物。” 他念了一通祭文,又从包里掏出了一打符纸,点火烧了。 一瓶干净的水,打开,倒在了两个小酒杯里,放在了台上,羊油红蜡点上,但是烛火并不如灯光亮多少,但是摇摇晃晃的,也给这冷冰冰的墓室里增添了一丝温暖。 “咯咯咯。”是小孩子的笑声。 南宫婷婷瞬间的反应相当的专业,她掏出了自己的手枪,立刻就跟独孤浩炎背靠背,眼睛瞪的比以往都大了一分,四下里紧张的看。 “你那枪没用的。”独孤浩炎掏出了自己的枪:“要专业的才管用。” “别,别动手。”小天师赶紧叫停:“你俩别动,别开枪。” 小天师连自己的金钱剑都收了起来。 “咯咯咯。”笑声很小,又很细,不过在古墓里听来却阴森森的,不止有笑声,还有哭 小天师想了想,从背包里掏出来一袋牛奶,将酒杯里的酒水倒了,换成了牛奶,祭祀上。 独孤浩炎皱眉,这是他给小天师在车里准备的东西。 哭声渐渐的大了,小天师却从包里掏出一个蒲团,不大,但是是独孤浩炎给他准备的,他放下蒲团之后,盘膝坐了上去:“太上敕令,超汝孤魂,鬼魅一切,四生沾恩。有头者超,无头者升,枪殊刀杀,跳水悬绳。明死暗死,冤曲屈亡,债主冤家,讨命儿郎。跪吾台前,八卦放光,站坎而出,超生他方。为男为女,自身承当,富贵贫穷,由汝自招。敕救等众,急急超生,敕救等众,急急超生。” “干什么昵?”南宫婷婷好奇的小声问独孤浩炎。 “这是道家的往生咒。”独孤浩炎收起了手里特殊的手枪:“他在超度。” “超度?”南宫婷婷看向了小天师。 小天师坐在那里,一口气念了十遍往生咒,一开始是听到笑声,然后就是哭声了。 明显是小孩子发出来的声音,却空空荡荡的在墓室里回荡,让人毛骨悚然。 一直到哭声渐消,有一个小身影出现在台上。 那是一个胖娃娃,穿着红肚兜,梳着冲天辫。 很小,大概只有三四岁的年纪,胖乎乎的rou嘟嘟,可爱得不得了。 在现身之后,朝小天师抱着小rou手拱了拱,化为荧光,消失在墓道里。 南宫婷婷都看傻眼了:“那是小鬼?” “嗯。”独孤浩炎点头。 他去年大战厉鬼的时候,什么鬼都见过了,小鬼也有厉害的,这种的只能算是普通的了。 “这么小?”南宫婷婷太吃惊了。 “已经四岁了,正好。”小天师站了起来:“这是一个被献祭的孩子,婴儿魂魄不稳,容易夭折,只有三岁之后,才能稳神定魄,也才算是一个人。孩子三岁之后就不容易夭折了,七岁之后就可以盼着养大了。” “这是献祭的孩子?”南宫婷婷一听就怒了:“这么点儿。” “这是古人。”独孤浩炎白了她一眼:“你没看到他的穿衣打扮啊? 南宫婷婷想了一下:“不对啊!” “哪儿不对了?” “这孩子的衣服打扮有点怪啊?” “当然怪了。”小天师将东西收了起来:“他是蒙古人。” “什么?”南宫婷婷想不通了:“这里不是宋国和辽国联合盖起来的么?有蒙古人什么事情?” “当然有了。”小天师带着东西跟独孤浩炎往外走:“还记得我们一开始进来的那个墓门口么,供桌上放着的一个大银盘子,三个金盘子。那个大银盘子,就是装小孩儿的,另外三个盘子里装的是什么,我也不知道。” “那孩子的尸骨昵?”南宫婷婷可是记得,那盘子上面啥都没有。 “小孩子,骨头细,早就烂没了。”小天师淡淡的道:“用生人活祭,只有未开化的民族才会这么干,蒙古那个时候,铁骑踏遍半个地球,我猜当时,他们已经有攻打东方的意思了。” 他们走出来之后,南宫婷婷朝外面眼巴巴的看着他们的人点了点头,众人欢呼一声,纷纷奔走相告。 两位老教授也出来了,正好,也到了晚上,等饭的时候,跟小天师聊了聊,当得知那大银盘子就是盛装“生人活祭”的孩童的时候,两位老教授齐齐叹了一口气:“害人啊!” 尽管过去了千年,大家依然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。 “可是,为什么是蒙古人?”姜超的关注点不太一样:“不该是辽人,或者是我们汉人么?” “那是因为蒙古人的祭祀不安好心。”独孤浩炎已经能推算出当时祭祀的蒙古是什么意思了。 无非是暂时没有那么多兵力来看顾东方战场,所以走了旁门左道,知道这里有东西,干脆就来了个生人活祭,激活里头的凶物,消耗两国的国运。 而两国也的确从那以后,没消停过。 “这就不是两国的问题了,是三国。” 那种时候,国家林立,大家相互攻伐。 晚饭还是炊事班准备的,虽然已经没事了,但是炊事班还是搞了蒜泥白切rou和清炒空心菜,大白米饭。 “怎么还吃蒜啊?”小天师哭笑不得。 “多吃点,辟邪。”炊事班班长坚持。 谁说都不听,小天师说过的话,就是圭臬。 两位老教授吃过了晚饭之后,打电话给那边,勘察那三个金盘子和一个大银盘子的来历,果然,那是蒙元时期的风格。 不由得对小天师更加的佩服了,他们当时都没想那么多。 但是不能这么跟外面说,只能编故事,在后来的日子里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