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日光阴h - 言情小说 - 莺莺传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347

分卷阅读347

    承担?更何况束俢只是众多开销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笔。

大到赶考的盘缠,小到笔墨纸砚等,这些都是要花钱的!而且并不是什么小数目。

直观一些说吧,在江南这种农民生活轻松一些的地方,一个自耕农家庭也要累计三代才能供一个子弟读书。三代的财富,以及三代人继续共同劳作,供养一个脱产子弟读书,由此就可以看出读书到底有多花钱了。

以赵家二房的境况,想要供一个读书人是有些难的,所以赵福和孙氏才会用尽各种方法敛财,就为了给赵蕴多积累一些本钱!

听了王婆子的解释,王氏更加糊涂了,不解道:“这是为什么啊?我记得蕴哥儿今年才十一岁,应该还在读蒙学吧,这还不到用钱的时候呢。况且就算开始用钱,我二哥二嫂他们哪能真没钱,之前不是攒了些?”

王氏说的很隐晦,之前攒的钱,指的当然就是赵蕙蕙、赵芬芬、赵芳芳三个女儿许亲的时候得来的聘礼。孙氏当时不顾女儿的幸福,在许亲这件事上是完全的价高者得。所以三个女儿下来应该是赚的盆满钵满才是,哪能如今落到要借高利贷的地步。

“侄媳妇你这里听说的已经是老黄历了,你难道不知道你二哥二嫂最近正在大肆筹钱?”王婆子总算吐露出了重点所在。

赵蕴本是一个小小蒙童而已,当然花不了多少钱,但是耐不住赵福和孙氏想花这笔钱啊!

在他们看来,十一岁的赵蕴应该能够显露出一些天分来才是——那些科举上面能够有所作为的男子,算起来在这个年纪也该有些显露了。或许他们不知道天资出众该是什么样子,但是他们总能看出自家十一岁还在蒙学里面的儿子,他恐怕并不是什么天才。

他们不肯相信是赵蕴的天赋有限,也不肯相信自家这么多努力很有可能会付诸流水。所以最终赵福和孙氏想到了新的可能,会不会是赵蕴现在附读的蒙学夫子的学识太一般所致?

说起来这位正教导赵蕴等一班蒙童的确实只是一个老童生,只是这等普通的蒙馆,还能有什么指望?举人都是不差钱的,也就是最多也就是秀才会做蒙馆的夫子。童生比秀才还要落一等,可是真要说起来,对于一般小鬼头的启蒙,其实都是一样的。

只不过赵福和孙氏不这样看啊,这时候想到的只是这个夫子太次了,以至于耽误了学生!

有了这个认知,赵福和孙氏就想把赵蕴送到有名的学馆里面附读。这里要说的是,当世学子求学,最高一等的有大儒名家教导,着要去一些有名的书院。或者像大户人家一样,出大价钱请一个回来做家学夫子,教导子弟。

次一等的,那也是有数的好书院,只不过这书院就比前面那一等的书院要差了。老师没有那么大的名气,同窗也多了许多花钱入学的,学院里说不上人人求学——但是总比最次一等的要好,那一等的与其说是为了功名读书,还不如说是混日子。

自家请一个名师,赵福和孙氏自然没有那个力量,所以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让儿子去考一个书院。然而问题在于,没有好蒙师的赵蕴,在他们眼里已经落后同龄人一大截了,他们怕赵蕴考不上。

怕也没有用,最后赵福还是送赵蕴去试了试,最后的结果不消说,并没有过。

这第一等的书院若是没有没有考过,基本上也就进不了了。或许有的人没有考过,也进了,但是赵家绝不是那样的人家——想也知道了,那绝对是顶顶有权势的人家子弟才有可能。

所以赵福和孙氏解下来就想到了第二等的书院,至于说第三等的书院,他们是想都没有想过。那种书院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人出人头地了,那只不过是混日子的,成为了几乎所有人的共识。

或许某些富商子弟,一辈子不用担心将来的人物可以在这种书院混日子,可是决心要把赵蕴培养出来的赵福和孙氏不能让赵蕴混日子。或者说他们也没有那个资本混日子,在赵蕴读书一道上,赵家二房已经下了太多的赌注上去。若是最后连回本都不能够,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。

“要我来说,我那二侄儿、二侄媳妇都是疯了,这种事情难道可以一厢情愿?蕴哥儿那孩子我也见过,读书是不知道怎么样的,可是听说也就是那样而已。就连同一个夫子的同窗里面也不算是第一,这等人读书去,就算是拼尽了所有的气力,最后又能有什么后果。”

天底下读书人那么多,真正能够出头的少之又少——秀才根本不算出头,至少在江南这片地界不算,到了举人的份上,才算是真正可以了。而哪怕是这些出头了的,等到他们出头的时候,年岁也大都不小了。

家中有余力的当然可以慢慢用功,家中支撑不住的,恐怕走到一半就得自己放弃。

读书的路子不好走啊!像赵莺莺家,如今也能够供读书人了,可也没想过让赵茂,或者赵蒙将来的儿子念书。准确的说,到时候看天资,若是有读书考科举的天赋,那一切好说,若是没有,那就不用浪费时间、精力、钱财了。

赵莺莺家很务实,相比之下二房就过于沉迷于幻想了。

王婆子叹了一口气:“我这话也没有说错,不然蕴哥儿怎么会二等书院都没考上?以至于要二侄儿、二侄媳妇花钱才能上学——若是不花钱,蕴哥儿就该被打落到第三等的书院念书了。”

王氏这才明白二房的钱花到哪里去了。她是不知道本没有考上书院的学子要认捐多少钱,但想来不会是一个小数目。

只是这样想的王氏还是太小看了二房,人家的野心大得很!若是只求入学,根据书院的好坏,花钱应该在一二百两之间。这个数字对于普通市井人家来说并不是小数字,王氏如今也不会随便动用这个数额的钱财。但是在‘卖了’三个女儿之后,赵福和孙氏还是拿得出来的,至少不可能到了要借高利贷的地步。

实际上,真正花钱的部分是,赵福夫妻两个还想让赵蕴成为书院里某个有名大儒的入室弟子——要知道赵蕴可不是那些天资惊人,能够让那些名师争抢着收入帐中的神童,他只不过是一个生性普普通通、有些被娇惯坏了的少年。这样的赵蕴想成为大儒的入室弟子,那要付出的钱财自然只有更多!

“我家大哥儿虽然是做这个营生的,但我从来都是劝着街坊邻里不要借高利贷的。”王婆子低着头,看不到脸色,也就看不她他在做什么呢。

“大哥儿本想做这笔生意的,毕竟二侄儿、二侄媳妇正急等着用钱,借他的也是借,借别人的也是借,没有什么好多想的。况且与其交给那些不知道底细的放贷的,大哥儿恐怕还好一些。”

王婆子这也算是实话实说了,放贷的赚起钱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