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日光阴h - 经典小说 - 大明才子风云录在线阅读 - 第七百五十六章 师生俩各让一步

第七百五十六章 师生俩各让一步

    一天十篇文章说多的确是多,说不多也真的不多。

    况且不是怕累,而是不耐烦写这种一点营养都没有的八股文,他也知道这是锤炼八股文写作技巧的必须手段,可是他就是不喜欢。

    要说累,他最累的时候就是推敲六神丸的药方的那一年,几乎是日夜不停地推算,脑力消耗巨大,最后感到有些吃不消了,懒散起来,实际上是累着了。

    人的脑子不是金属,像一台超算那样整整运行一年多,谁都受不,这也就是况且,一般人散顶多十天就得脑力崩溃。

    那一年他不仅脑子超负荷,婚变的事,心理上受创也不小,所以过后每天都是懒散无事,逍遥自在,那实际是在恢复自己的脑力和心理上的创伤,这些别人当然不会知道,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明白,陈慕沙或许了解他一些,所以从来没问过什么。

    “当然,你平时写文章怎么写都没关系,哪怕像苏轼再世也没关系,上科场可不行。对了,你前几年还给我寄来一封信,想在国子监复兴苏学?”孟梵君道。

    “嗯,老夫子对此不会赞成吧?”

    况且当时一腔热血,想要把苏学再度复兴起来,这几年经的事多了,也知道这事说说可以,做起来不容易。再者他对此事的热情也没有以前那样高涨了。

    “我对东坡的文章读的不多,这件事没有发言权,你要真想这样做,我既不支持也不反对,有什么问题你自己解决。不过国子监里可是有不少复古派的,你真要这样做,就等于直接挑战他们,他们不会让你有好日子过的。”孟梵君警告道。

    “那也要看他们是否值得我挑战。”况且眉毛竖起冷笑道。

    孟梵君笑了,他年轻时虽没有江南才子之名,却也是傲气冲天,况且这个样子倒是让他想起了自己年青时代。当然,耍个性是要吃苦头的。

    人不可能一下子成熟,总要吃许多苦头,受若干教训,才能慢慢成长起来。

    “要我说,你还是老老实实做四年举业,下届也拿回一个解元,那时候你想复兴苏学,保证会有很多人赞同。”孟梵君说道。

    “弟子回头想想吧。”况且知道孟梵君是好意,不想他一进国子监,就四面树敌。国子监本来是学术自由的圣地,这种事孟梵君也不好出面帮他。

    “还有,在国子监,把你在外面的那一套收起来,别动辄就把人打的不是残就是废,那样的话,我也保不住你。”孟梵君警告道。

    “老夫子,您这是怎么说,弟子是那号人吗?”

    “你是不是那号人我不知道,只知道你去年在南京一次就打残了好几个,外面的事情我管不着,可是国子监里绝不允许发生这样的事,你若是我行我素,只好离开国子监。”孟梵君的语气严厉起来。

    况且心中大是不满,这是什么意思,当他是什么人了,无恶不作的衙内,还是欺男霸女的二世祖?他去年是打残了几个人,问题是那几个人准备要砍死他,他难道眼睁睁等着人家下刀?

    “若是别人惹我,您说该怎么办?”况且站了起来。

    如果孟梵君试图压制他,他马上就会离开,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篇云彩。国子监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地方,他离开这里一样可以读书求学,想用开除来吓唬他,未免小瞧他了。

    孟梵君心里一叹,这一招没用,况且根本无视他的威胁,只好委婉道:“若是别人惹到你了,你的回击也要有限度,至少别把人弄残废了,否则我也不好说话。”

    孟梵君又给他讲了些国子监的现状,这里不仅有各地求学的士子,也有一些鼻孔朝天的公侯子弟,还有许多外国留学生,倭国的韩国的安南泰国的等等,都是大明的藩属国,这些学生一般都还比较老实,毕竟大明是他们眼中的天朝上国,所以他们也不会主动惹事,但也不能随便欺负人家,假如真的闹出事来,牵涉到外交,朝廷那里也有麻烦。

    况且点头表示记住了,心里却很不舒服,他已经做好准备接受孟梵君的敲打,却也是有忍受限度的,超过这个限度,他肯定会造反。

    他甘心情愿接受管束的只有陈慕沙一人,魏国公是只给面子不给里子,练达宁深谙他的心理,所以从不对他说重话,更不要说孟梵君了。

    试探了一番,理论了一番之后,开始正式上课。

    在这一点上,孟梵君的确没说错,什么时候上课,一堂课多少时间都由他来定。

    这种一对一的上课是国子监里很少有的,一般的都是一个老师教许多学生,这一点跟后世的大学没有太大的区别,也可以说明朝的县学、府学、国子监,已经是后世小学、中学、大学的雏形,只是当时限于财力和师资,能够接受教育的人非常少,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人都是文盲。一个国家只有南北两京两所大学,能够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自然有限,所以那些师生传授的私人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,大部分读书人唯有通过私人教育完成学业。

    孟梵君对易经的研究是标准的儒家易,他没有用京房的纳甲体系,而是用纯粹的儒家学说来阐述易经。

    由于精通医学的缘故,况且对京房易并不陌生,这一点连陈慕沙都不敢小瞧,两人一起谈论中医时,经常会涉及到京房易。有一次,在谈论到京房易时,况且认为可以把它跟中医的脉络xue位学说联系起来考察,这让陈慕沙感到别开生面。

    况且当然也不会因此就对孟梵君的儒家易有排斥心理,易经就像一头大象,百家对易经的解释其实都是盲人摸象,有的摸到一个鼻子,有的摸到一条腿,至于易经的实质,恐怕没人敢说自己心里有谱。

    况且想到一件事,后世有一个国际易经学会,尝试用模型来解构易经,而且利用超算来解构,结果超算运行了几年,一个结果都没出来,由此可见一本薄薄的易经蕴含的信息量有多大,根本无法条分缕析。

    陈慕沙也精于易经,却从来不教况且易经,估计就是觉得况且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研究易经更有独到之处吧。这一点也是许多大家公认的,跟易经关系最密切的就是中医理论。

    况且认真听讲,不管他是否完全同意孟梵君的观点,他都准备先全盘接受下来,以后再考虑哪些地方该吸收,哪些地方该扬弃,他山之石可以攻玉,何况孟梵君是海内儒家易的权威。

    “你是不是好奇我不给你讲京房易?本来我给别人上课也是讲的,不过听说你对京房易有独到的研究,就连陈兄都表示佩服,也就不用我再啰嗦了。”讲到最后,孟梵君解释了一句。

    “弟子知道的只是医学上的一些道理,还不算是纯粹的易经。”况且听孟梵君这样说,只好谦虚一把。

    “也不能这样说,陈兄很少夸人,他既然这样说,一定有他的道理。京房易我就不赘述了。”

    授课时,孟梵君态度十分和蔼,娓娓道来如行云流水。况且不觉心里一顿,毕竟是国子监祭酒,大师就是大师,在学术上谦逊礼让,你却挑不出任何毛病。

    授课完毕,况且走出来,也不急着回去,就在国子监里随便走着,欣赏各处的美景,回味孟梵君讲解的课程。

    “况且,你倒是好悠闲。”

    况且转头循声望去,却见文宾正朝他走来,后面还跟着几个学生。

    文宾虽说跟他一同跨进国子监门槛,名望地位却比他高处不少,现在俨然成了学生领袖,所到之处,总有一些追随者簇拥在身后。

    解元的桂冠实际上并不比江南四大才子高,按理说还要差一些,可是明清对科举的狂热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,解元、状元的荣耀简直跟太阳月亮一般,无可比拟。

    国子监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出一个解元了,现在有了文宾,立时成了所有老师、学生心里最荣耀的人物。

    文宾不像况且那样行为孤僻,他非常擅长跟人交往,也喜欢被人崇拜、被人簇拥的感觉。他的态度自然就鼓励了那帮跟在身后的学生们。

    “我刚上完课,消化消化,随便走走。”况且笑笑,看着文宾的样子,很是替他觉得累。

    开始时,也有一些圈子想拉他进去,因为他毕竟拥有四大才子的头衔,又是孟梵君的弟子,尤其是后一个身份更为重要,几乎可以在国子监里横着走,况且对这些拉拢一概拒绝,这些来拉拢他的人只好一个个败兴而归。

    “大师兄好。”文宾后面的学生也都过来问好。

    况且点头回应。文宾回望了一眼身后,几个学生领会了他的意思,立刻后退了几步,留给他们说话的空间。

    “你一会儿要回家吗?”文宾问道。

    “如果没事就回家。”

    “那你等我一下,有事找你。”文宾道。

    “好吧,我在住处等你,晚上一起喝酒吧。”

    况且知道文宾没有重要的事不会找他,但凡找他就是要有什么事安排给他了,或者是练达宁那里又有什么指示。